共享经济遭遇死走逃亡伤 这个冬天还有多长?
2018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对于近两年在国内波澜壮阔的共享经济,也在这股寒流当中没能坚挺过去,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火爆之时,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共享的,可当风口退去,资本抽离,死走逃亡伤已成为整个共享经济的主基调。 12月17日晚ofo总部前来退款的用户在排队等候(富宇 摄) 12月17日,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门口的队伍在严寒当中越排越长,据说这些人都是赶着来ofo总部退还押金的用户。而在小黄车的APP上,退款申请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按ofo两档押金当中的低档99元计算,待退押金至少有10亿元。ofo创始人戴威曾在去年表示,ofo用户已超过2亿,所以排队退款的人数或许还将上升。有网友调侃,这可能是这辈子排过最长的队了。 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双雄之一,ofo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已经算是坚持时间比较长的了。过去几年,市场上数十个共享单车品牌争奇斗艳,各大城市当中,共享单车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据统计,去年9月光北京市就被投入了235万辆共享单车,而据专家计算,北京共享单车需求量不过43万量。严重过量的供给,不仅给北京道路交通持续增压,各种共享单车坟场也成了企业竞争过后留下的独特风景。 持续的资本投入,却没有任何盈利模式支撑,单靠烧钱的共享单车市场自2017年中旬急转直下,随着悟空单车和3Vbike接连曝出因大量丢车而停运,共享单车市场开启了绵延不断的倒闭潮。时至今日,两大巨头中的摩拜已经卖给了美团,始终强硬保持独立的ofo,现在正被1000万用户团团围住要求退款。 共享单车坟场(新华网记者熊琦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ofo和摩拜曾一度占据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近95%的市场份额,如今这两家的败退似乎已经预示着共享单车的整体败局。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国内77家共享单车企业,截至今年2月,已有20余家倒闭或停运。时间又已过去了十个月,可想而知这一数字的变化趋势。 除了一地鸡毛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日子也不好过。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的成本更大,押金也更多,同时对于运营企业而言,风险也是成倍增加的。2016年上线的EZZY共享汽车,在北京一口气投入500辆宝马i3而名声大振,不过没过多久,宝马换成了价格更低的奥迪A3,随着融来的几千万投资被烧光,资方不再继续投入,2017年10月EZZY宣布解散。彼时,EZZY的CEO付强还倔强地表示:“我们失败了,并不能说明共享汽车的失败。” 今年8月,北京巴歌出行共享汽车被曝出用户押金难退,今年10月,被曝客服电话无人接听,拖欠员工几个月工资,运营基本停滞,到12月初,APP无法登录,公司失联,工商部门将其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多名用户已联名报警,基本已经可以认定巴歌出行已然凉了。 共享汽车(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家共享汽车途歌,近来也遭遇用户退押金难的问题,官方回应称会按流程“20+7个工作日”后退款,不过对此一些用户似乎并不买账,纷纷到途歌公司当面讨要押金,停车场相关人员和途歌地勤人员也都因欠款未还,前往途歌公司进行声讨,场面一度混乱。 2018年的这个冬天,已然成为整个共享经济生死存亡的凛冬,能不能熬到春天到来,现在都还充满未知。 对于共享经济,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实质上很多企业在还没闹明白什么是共享的时候,就随着资本的鼓动起舞了。到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倒让投资人赚得个盆满钵满。 所谓共享,实际上应该是用户已有的物品,纷纷拿出来与其他用户共同使用,可以象征性的付给对方一定费用甚至免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而现在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内的所谓共享经济,产品由企业提供,企业收取押金和使用费用,这是明显的出租性质,与共享完全不搭界。共享的初衷本是让社会闲置资源再利用,让既有资源流动起来,实现二次价值,如今这种过度投入新资源,造成供给过剩,显然与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沦为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资本攫取利润的战场,受伤的不光是企业自身,更是数以亿计押金难退的用户,以及被大量占用的社会资源。 希望严冬的寒冷,能让大家都更加清醒,更加冷静,同时也有时间能再次审视思考,到底共享经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参与其中的企业,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