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入电子烟不被看好,或只是风口间隙的短暂替代品
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概念逐渐消退之后,互联网市场中游离的资本正在寻求下一个风口,此时,早已存在多年却鲜少有人关注的电子烟,一时间被推到舞台中央,成了炙手可热的创业新趋势。 前锤子科技二号人物朱萧木在离开锤科后,推出福禄电子烟品牌,罗永浩还曾在“聊天宝”发布会上为之站台,不久之后,有媒体爆料罗永浩现身深圳某电子烟品牌总部,印证了老罗也有意进入电子烟领域再创业。因为罗永浩的名人效应,以及进来锤子科技的变故,让人们注意到电子烟这个本不太新鲜的“新”行业上来。 2018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10家电子烟初创品牌获得融资,融资金额大多在千万元级别以上,其中,iJOY爱卓2018年5月获得3亿元A轮融资,也创了电子烟初创品牌融资额之最,不过,电子烟到底是真风口,还是只是创业人和投资者在经济下行区间一种过渡的手段,现在来看,还不甚明了。 一些电子烟从业者曾向科技讯透露称,由于电子烟品牌启动资金需求低,产业链又相对成熟,相关监管并不完善,以及当前一些投资机构手中资金不充足的综合情况下,拿出一部分来押宝电子烟初创品牌,短期内有利可图。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电子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不看好。 一方面,电子烟本身并非什么新技术新产品,自2003年韩力发明的电子烟“如烟”问世以来,十多年间电子烟的技术并没有得到革命性发展,依靠烟油以及加热不燃烧式两种模式模仿传统卷烟产生烟雾的香烟替代品,名义上可以帮助吸烟者戒除烟瘾,但实际上,除了过滤掉传统烟草中的焦油、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之外,真正让烟民成瘾的尼古丁等成分,并没有被滤除掉。 不少吸烟者想要戒烟时曾短暂使用电子烟作为替代品,但是据非正式调查,大部分依靠电子烟戒烟的人,短时间内都会复吸传统卷烟,一是因为对烟草的依赖性并未因更换电子烟而解除,反而因为电子烟“劲儿不够”,导致吸烟者从新回归传统卷烟的怀抱。真正依靠电子烟戒烟的人并不在多数,此外,大部分真正戒烟成功的人,也并非使用电子烟过渡。 “戒烟先戒心”,一位吸烟史近20年,成功戒烟三年的老烟民表示,“戒烟就像戒毒一样,戒的是瘾,你让一个吸冰毒的,换吃摇头丸来戒冰毒,这不是开玩笑嘛?” 另一方面,从资本角度而言,逐利的本质驱使大家近期内扎堆电子烟的原因,是因为美国JUUL电子烟公司,3年拿下美国72.8%的电子烟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不足10%,2018年底,万宝路母公司Altria以128亿美元拿下其35%的股权,让这家电子烟公司估值达到380亿元,而JUUL公司也毫不吝啬,拿出20亿美元分给1500名员工做2018年的年终奖,平均每名员工拿到了150万美元的奖励。这一消息对于因市场下行而被低迷氛围笼罩的国内创业市场无异于一针兴奋剂,在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概念失灵之后,电子烟正成为投资界下一个瞄准的蛋糕。 不难发现,美国无论从人口总数、吸烟者数量以及烟草市场规模上来说,都与中国市场相去甚远。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11亿烟民,其中中国烟民数超过3亿。另外,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烟草行业实现利税总额11556.2亿元,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而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布信息显示,2018年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137967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烟民为国家纳的税占了总数的1/14。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以及国外市场的强力刺激,资本涌入电子烟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也有投资人表示,从长远来看,电子烟并不是一笔好生意。首先从产品本身来说,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大多来自深圳等代工厂贴牌出售,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强,并且产品本身在技术上可想像的空间也十分受限,短期内很难有重大的颠覆性的技术突破,这也就意味着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出现像JUUL那样趋于垄断的品牌,除非再像出行行业那样不计后果的烧钱补贴,但是从共享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国内大批依靠烧钱的项目都很难再吸引投资人了。 从用户角度来说,电子烟一直以来都是打的健康牌,主要是向吸烟者出售,随着国民整体健康意识的提高,烟民数量整体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电子烟为了利益去延伸到非吸烟人群,这显然有悖产品初衷,无论从产品本身还是监管层面,都会受到约束。 说道监管,虽然目前电子烟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甚至对于电子烟的分类都还十分模糊,但是随着资本的涌入,产品数量的激增,已经开始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香港地区今年拟全面禁止电子烟,杭州、深圳、张家口等地,也准备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电子烟或将和传统卷烟一道,成为被禁止的对象。此时如果大力投入发展电子烟,并非是最好的时机。因此不少投资机构对于今年电子烟领域的投资,还是秉持观望态度。 因此,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创业者而言,电子烟很有可能只是上一个风口落地,下一个风口起飞间隙的一个转瞬即逝的过渡期,甚至悲观一点来说,以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想要打造一个国产版JUUL,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中国,传统卷烟仍然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无可替代的主流,这一波电子烟创业热,不出三年将会无人问津,迅速被下一个风口所取代,资本来得快去得快,最后受伤的,或许只是那些因好奇而尝试了毫无质量保证的烟油的烟民们。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