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3部国产独立纪录佳片 纪录这个时代最真实面貌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科幻片悬疑片爱情片可能是首选,而纪录片既熟悉又陌生,国产独立纪录片恐怕就显得更边缘了。这些影片不光是题材边缘,可供观看的渠道也很边缘。然而在这些被大众忽视的电影里,可能纪录着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今天,游侠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一批题材和形式都较为大胆的国产独立纪录佳片,一起来看看吧! 《大三儿》 导演:佟晟嘉 看点:残疾人的西藏梦 三儿本名叫叶云,内蒙古赤峰人士,虽然他风趣幽默,金句频出,但天生残疾——患有侏儒症的三儿身高仅有一米。他在当地的一家铜业公司做清洁工,生活周而复始,算不上富足但也安然度日,但三儿在心目中一直怀揣着梦想,有生之年去一趟西藏。特殊的身形让他的心肺能力无法与正常人相提并论,但三儿并没有放弃…… 导演佟晟嘉与主人公是30年的邻居,这也帮助他更容易了解和切入他的生活,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展示一位残疾人虽然生活平凡,但心怀的不平凡梦想的励志故事,影片的张力也在这种平凡与不平凡之间中显现出来。 《最后的棒棒》 导演:何苦 看点:城市发展中消失的职业 棒棒,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造就的行业。山城重庆,地势忽高忽低,搬运货物十分费力。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群重庆当地的男性靠力气填补了这个市场需求,挑着货物穿梭在城市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低效率的劳作模式被淘汰,最后一代棒棒们在汗水中告别了自己的时代。 纪录片纪录的是什么呢?人物,人物映射的却是一个时代。导演为了拍摄本片,与这群靠苦力讨饭吃的棒棒们住在一起。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辉煌,到被现代物流方式淘汰,一种职业的消逝,见证一群人留给时代的印记。尽管手法上有些过于煽情和刻意,但影片纪录了特殊时代里特殊的一群人。 《二十二》 导演:郭柯 看点:揭开历史的伤疤 岁月真的静好吗?那些日常里看着温和勤劳的老人,身上却掩盖着历史的伤疤。《二十二》是中国首部关注慰安妇群体的电影,导演没有去煽动仇恨,而是用最朴实甚至有点粗糙的镜头,在给予他们最大尊重、最少打扰的前提下,纪录着这群“弱势群体”现在的生活,用一个小的切口去展现那些被摧残过的人,用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话来说明导演这种处理的方式的合理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方绣英》 导演:王兵 看点:纪录最真实的死亡 首先还是应该介绍几句王兵。王兵是当代最被西方电影节推崇和关注的中国纪录片导演,每年都能看到大量研究分析王兵纪录片美学的相关文章,但在国内语境中他得到的关注却并不多。《方绣英》是王兵去年推出的纪录片,镜头纪录着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方绣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用镜头平实的、绝对客观的纪录着她的死亡,这种创作思路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但王兵用人类学角度,纪录了生命离开最真实的过程,粗犷但充满原始的力量感。 《归途列车》 导演:范立欣 看点:列车展现农民工的生活生态 中国有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却没有庞大的展现他们生活的电影,从电影角度而言,这个庞大的人群属于失语的状态,其他人对他们的了解和关心也非常有限。《归途列车》是少有的关注这一群体的电影,导演范立欣对事件的发生和叙事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掌控,但真实展现了他们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游离状态,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最现实的生存问题,这群人身上背负的压力被镜头卸载给了观众,这是一部纪录片最该发挥的作用。 《摇摇晃晃的人间》 导演:范俭 看点:草根诗人的乡村爱情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