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闯关自动驾驶卡车
作者: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白日梦想家海报 大家好,欢迎来到“梦想家,说说心里话”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小马智行的创始人彭军,他曾作为百度自动驾驶的首席架构师,自2016年出走百度,创立小马智行以来,可以说在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领域所向披靡。 同时我们也请来了上次访谈节目的三位嘉宾,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哄堂大笑)。有请我们的4位嘉宾,闪亮登场。 今天我们只说真话,客套话和似是而非的话,我们今天都省略掉。先请我们上次节目的三位嘉宾每人问一个问题,让我们的彭总来回答。 Robotaxi行业问题 陈默率先发问第一个问题,彭总可以和我们聊聊Robotaxi行业的发展状况吗?因为我们三个主要做自动驾驶商用车领域,很久没有关注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 彭军微微一笑,没有问题,我们正打算进入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待会我还要向三位请教呢。那我先讲一下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的概况。 不吹牛逼的说,我们在自动驾驶乘用车初创公司中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当然了,高处不胜寒也是有的。 (小马智行宣传照片) 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市场很大,差不多10倍于自动驾驶卡车,但技术开发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目前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公司估值和商业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让我寝食难安。 估值太高了,潜在的投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国家主权基金和产业基金敢投,像红杉资本,金沙江等VC基金都投不起了。估值高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化。 自动驾驶乘用车因为其消费品属性,一定要符合车规级的要求,国家才允许大规模的铺开。否则只能后装改造,在特定区域内试运营。 一辆完全符合L4级的车规级产品,从打造到最终生产线量产最少需要10年时间,这就说明了至少10年内我们只能使用后装车上路测试和试运营。 没有量产订单和规模化运营,就不能快速的复制,也不能满足二级市场的要求,因为你是一个DIY产品,不规则的产品,所以上市这条路变得非常遥远,现在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在硬件方面能有所突破,早日生产出符合规定的车规级产品。 刘万千笑道,彭总说话果然很靠谱,完全没有和我们隐瞒一丝丝行业的秘密。我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你们打算和Luminar展开固态激光雷达合作。 机械式激光雷达因为组件结构问题,完全符合车规太难了,但是固态雷达是很有机会符合车规的。你们和Luminar合作是打算为量产化做准备吗,还是有其它原因? 彭军突然沉默了一下,思考片刻后说道,这个是公司的战略和机密,既然大家都问到这了,我就说一下吧。 我们其实在2020年就意识到单纯的Robotaxi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商业化。我们就开始思考公司的多元化,我们想过做自动驾驶小巴车,百度与金龙客车在做,连我们的同行文远知行也和宇通客车在做Robobus。 但是从资本市场看,无人驾驶小巴上市公司Navya的市值才1亿美金,投资者并不看好这个产品。同时在中国,特别是Robobus,没有当地政府的补贴,完全没办法商业化。 我们也想过做车载芯片和一些核心硬件,但是作为初创公司而言,本身资金和人员就比较有限,而且这些硬件的开发都是高投资,周期长,也许目前我们还干不了。 我们想过做完全无人的Robotaxi运营,这点我是非常佩服AutoX的肖建雄,他们在深圳开展完全无人的Robotaxi运营,而且在3-4个月内,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故,这确实很了不起。目前我们也在尝试做完全无人驾驶,估计很快就要上了。 最终我们分析了各个行业的商业化前景和产品的估值情况,选择了自动驾驶卡车领域。这个领域市场很大,而且本身就有强烈的无人驾驶需求。 我们未来2年公司的战略方向在偏向车规级和量产化。目前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提出量产的公司不多,而且更多是探索期,我们选择和Luminar合作,主要看中公司未来2-3年后可能生产出车规级固态雷达。 (图森未来上市照片) 未来我们会以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为制高点,在自动驾驶乘用车和自动驾驶商业车领域进行量产尝试。只有量产和规模化才能保证我们未来上市,DIY产品不能说服二级市场投资者。 马 (编辑:52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